WFU

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

音樂劇〈飲食男女〉感想-衛武營首映


下午剛看完這部首映,有些感想
場地:衛武營歌劇院(此次觀賞是在歌劇院,其他展廳沒去過不予評論)

1.座位
座位設計有點低,我自己身高是165,中庸的身高坐在3U排,還是有被遮到的問題,一定要往前坐,才能清楚看到完整劇場,無法靠背觀賞。不過椅子滿軟的,整場看下來是不至於不舒服。


2.場佈
關於打光:
全場燈光,大致約3種。

歌廳萬花筒型的碎光:我不是很喜歡這種,顏色很紅紅綠綠紫紫,有點俗,很干擾情緒

單一顏色燈光:主要打在主角群有劇情時,。特別喜歡其中一場朱家三姊妹吵架,藉著分隔門兩邊切不同燈光,長女那邊暗藍色,另一邊昏黃呈現兩方吵後不同的情緒。

主角聚光:這邊OK,沒甚麼大問題


關於道具:
特別喜歡那3、4個大小不同的圓盤,演員在上面演,既分隔出三方的劇情,又同時能讓觀眾注意到,明明活在同一個當下,朱家4人卻因為不同境遇,彼此感受差異殊途。


3.音效
這部分問題比較大,缺點有點多……

先說優點:
劇組在幾場戲中,面臨情緒轉折的時候,插入使用了京劇的騎馬時會放的那種急促的顫音,原本緊繃情緒,反而因為聯想到京劇變成笑點,有種打開開關的效果,很不錯。
有點難說明是哪種音,直接附連結在這邊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M2QpDoG4XA

大體來說,整場戲看下來,沒有因為坐得遠,就有聽不到的問題。
背景音樂因為是現場演奏,跟平日在網路聽的感受還是很不同,滿喜歡。

缺點:
回音非常的大,聲音又非常大,不知道這跟座位位置有沒有關係?不得不說,既然用途是作為演藝廳使用,衛武營實在應該請好一點的設計師處理空間,不是讓整個回音迴盪在劇場裡面。

在這整場戲中有三種唱法,一種是主要腳色獨唱,一種是2~3位主要腳色合唱,一種是群眾戲

主要腳色獨唱的時候還勉強可以看劇情,群體歌唱戲的部分特別慘,一大團聲音跟背景音樂都糊再一起,只有間歇飄出幾句可辨認的歌詞,當下看得很茫然,只能把重心放在演員動作跟場佈。

16首歌聽下來,我大概只有45首有比較完整聽懂在講甚麼,剩下都聽得非常支離破碎,劇情推進完全靠演員中間穿插的無歌曲純台詞劇情,跟原本就知道的電影劇情cover

然而這齣音樂劇是改編自李安的飲食男女,台詞很多都有象徵性跟暗示性,用來和人生中的起伏作對照,像這樣體驗對劇場觀賞來說真的是一大扣分。

然後,我不清楚是不是麥克風收音造成的問題,好幾個主要演員在獨唱的時候,常有前面完全聽不清楚,唱到一半,卻突然爆音出來的問題,顯得很突兀。

再加上現場演奏的配樂本身聲音的頻率,個人覺得近女中音~男中高音之間,這導致朱三獨腳戲、朱家長女幾乎都聽不出台詞,而且常常有配樂跟歌唱兩者互相搶戲的感受,配樂聲音強、歌唱也強,聽起來耳朵有點痛。有時候該節戲碼的情緒應該較為是低落的感受(好比長女的戲),卻因為聲音太強烈,導致情緒一直上不來。


再來是整場戲,看戲的感想

◎幾個主角群,包含聲音到演技,搭配每首歌曲的感想
從聲線上來說,幾個腳色都算找得很符合樣板:梁伯母、李凱、老溫、朱家三女都是

梁伯母:媽媽桑板模。
張丹瑋演技相當好,三八的演法相當有帶入感,在第8首〈荒謬家宴〉那邊好幾次都讓我看得有點受不了(稱讚意味)
不過從聲線來說,在第14首〈荒謬婚宴〉,那邊明顯感覺得出來,如果以西方音樂劇的媽媽桑為模板在唱,我覺得聲音不夠厚實,底氣不足拉不出那種霸氣的感受。
我覺得媽媽桑唱得好的,可以看電影音樂劇〈芝加哥〉的獄卒大姐頭
李凱(二女兒的):都會男板模。
有那種細細的,稍顯斯文但較為弱氣的聲線,音質還算清晰,不過沒有特別強烈的特色。主要是唱第五首-我想要的你給不給。這邊我覺得很可惜的是,看得出來這首有想學探戈,但朱家次女跟李凱兩位,看得出來應該是沒學過跳舞,拉出不來那種情欲撩撥和彼此相互勾引的感受。

同樣撩撥戲,推薦兩個更能給我那種慾火噴張感受的舞
普通人的:https://youtu.be/Wl2feYQaYe8?t=222〈第十九屆台大盃熱舞大賽決賽〉
專業級的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hF-4rH1tBE   
探戈


老溫:小丑板模。
黃浩詠演技也很棒,帶點外省腔調的說話方式,在最開始跟老溫聊天時有做出來,後面那種垃圾話打鬧感也很不錯,個性鮮明。全場就是梁伯母跟老溫演時,大家笑得最開心。老溫逗朱三的時候,兩人營造出來的氣氛也相當好,甚至給我一種老溫在撩朱三的感受XD

朱家三女
長女:姊代母職。腳色樣板為傳統壓抑,聲線本身軟而柔和,較模糊無特色。
次女:女強人模式。聲音強而有力且清晰,腹腔發聲。是主角群中,唯一一個唱獨唱時,我可以從頭到尾聽清楚歌詞的
么女:較無歌詞,聲音有很多高音跟清音,營造出幼女那種天真無邪的感受。


朱三
聲線相當有磁性、抑揚頓挫、吐字清晰的那種,一聽就知道有刻意練過,聲音聽起來超像配音員星期天,總之就是那種非常播音員的聲線。
兩人聲音參考比較:
星期天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mtcK0uV8i4
其實我個人很喜歡這個聲音,但是實在無法把這聲音帶入朱三這種有有滄桑感的角色,不管在剛開始獨唱第2首〈人生無謂〉,還是在唱第10首〈最後的晚餐〉那邊,我都超出戲的,或許是因為太過習慣一定要吐字清晰,反而讓朱三的情緒感受不很明顯。


◎換下一幕的節奏
幕與幕的切換感覺還算是流暢的,不過間歇還是會出現幾個小缺點。
主要是一些有情緒轉折的歌曲,在接到下一首歌曲時切換得太快,觀眾看完前一部分本來跟著哀傷,還沒有沉澱一下,突然馬上又接到情緒高昂的歌曲,情緒上一時會有點轉不過來。


最後
整體來說,花個1K以下就能看到這樣的演出,已經算是很心滿意足了。
完全明白這背後要付出多少的努力,千百個練習的時光。
笑點也都不錯,但音效問題實在影響很大

我是在很久以前看過李安的電影,劇情只剩下一個大概印象,
本想在看這場戲之前,先去回看一下,後來太忙沒看,想說直接看戲應該也可以,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。

看的過程有笑,但很難對劇情有強烈代入感,情緒起伏也不多,看完就是一個淡淡的感受。
我想如果沒有先備知識直接來看戲的人,應該很難在看完戲就有甚麼深刻的共鳴吧?

我想如果音效問題能解決,整個觀看的品質應該會好很多才對。

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

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-晨星


近年來台灣大打文化觀光財,加上被日本殖民過,滿多日式建築都被修復來用作觀光用途

之所以認識到有這本書,其實是因為前陣子把桃園的日式建築都跑了一遍(中平路故事館、七七藝文町、大溪木藝及宿舍群等等...)意外發現每間竟都擺上這麼一本,回家後特意去圖書館借來,果真是很值得的一本書

微摘錄一些個人的感想與此書優缺於此

開篇介紹了日式住宅的不同種類:甲、乙、丙、丁一、丁二
(此處個人覺得相當奇妙,為什麼丁後不是接戊?)


最常見的其實是官舍,後續許多私宅也是仿造日式官舍建成

另外特別介紹了:殖產興業的社宅(p52)

這些糖廠的規劃,將住宅區緊鄰著工廠區,配置著井然有序的道路、辦公區、集會場等公共設施,並配置神社信仰。在居住空間上,日本人管理階層、技術者,以及台灣人職工宿舍區有著明顯劃分,分成不同區域居住的情形。


此處有個小缺憾是,作者將宏南宿舍群作為「社宅」的代表,文字卻'以糖廠為例說明,容易讓人搞錯,以為宏南宿舍群是糖廠。

我自己查了wiki:
中油宏南宏毅宿舍群,常被稱為高雄煉油廠宿舍,是位於台灣高雄市楠梓區的社區及宿舍建物群,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之附屬眷舍,中華民國時期作為台灣中油高雄煉油廠的員工宿舍使用。


但意外發現作者後續有在這裡寫文修正:
https://vocus.cc/arch-yochiku/5adf39e2fd8978000179af00


書中提到:配置著井然有序的道路、辦公區、集會場等公共設施,並配置神社信仰。


這種住宅整齊劃一,家家門口有大樹,每隔多少範圍就必須搭個衛生所、神社等公設,
很有玩〈天際線〉、〈凱薩大帝〉這類模擬城市類遊戲的感覺~


彷彿現實版的遊戲場景再現(像模組搭的XD)

對我們這種光玩個遊戲,每棵樹距離都要丈量的一模一樣的強迫症患者來說,
宏南宿舍群整體環境還真是心曠神怡。

另外是這本書的索引


我滿喜歡這個索引的,能夠幫助我找到哪裡有相同的東西對照,一但要找記憶中某個讀過的段落,只需要記得幾個關鍵詞回去翻,方便、快速

小遺憾是我依循著索引翻了一下,發現他是只要文章有提到該詞就將頁碼列入索引,
然而書中講解名詞搭配的照片,有時只有一個角,很難看出全體,私心希望能夠有不同住宅、多角度同個位置的照片可以參照。若是有以照片為主的索引就更好了。


排水設備:
這部分作者用文字描述,沒標示。

另外經典的「鎖樋」沒有寫入,
我用自拍的〈大溪木藝館〉舊照另外補上


樋(ㄊㄨㄥ)
軒樋(鵜首)
呼樋(鮟鱇)
豎樋
鎖樋(雨落鏈)(由宣樋直接接合出來)(用於引導屋頂流下來的雨水)


★可搭配這個來看
 結構圖
 名稱由來
 
 


另外,從這本書裡面,也首次看到「欄間」的原型(很美的木雕雕飾)


以往造訪許多台灣的日式建築,看到的情形多半如下:

(自攝於旗山舊照)

右上角可以看到同樣用竹竿圍起的「欄間」


令人相當納悶,在這樣講究的的建築李,用竹竿隨意交錯出幾條線,非常的突兀,也看不出存在的理由

閱讀此書以後,才明白這原來是甚麼。我猜是在做古蹟修復時,發現「欄間」已經被拆除取走,留個洞在那邊又很奇怪,才再加上去的


這本算是很講解得非常細膩且標示清晰
整體介紹的很棒,細節也是如此



外部結構



連屋頂也不放過


內部結構




建築工法


以及一些日式建築用語小常識



列出幾個常在動畫裡看到的搭配看
 
 


 
 

以及台灣人慣稱為「紙門」,專門讓貓皇玩實體戳戳樂的「障子」
 
 

現代化後,如何處理古宅電氣化


以及因應台灣濕熱氣候「防白蟻」、「防濕氣」因而架高建築物地板的做法,也同樣有列出


這本算是很講解得非常細膩且標示清晰,整體介紹的很棒,細節也是如此
除了複習自己曾去過的那些日式住宅,又多認識了許多沒去過的,也更增進自己對
日式住宅與文化的了解。

算算我自己也不過高雄、台南、台中、桃園、台北,這幾個地區的跑過,約莫15個吧~?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個人覺得日式建築已是台灣歷史與生活的一部分,溶入在台灣許多現代建築當中
是非常有必要了解的。

而讀純日式建築的書,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有改建不合的部分。
因此我會認為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書,他符合在地草根研究的需求

2019年年初,開春最值得推薦的第一本書就獻給他了
推薦過年前先掃完,過年旅遊時順便去實地訪查XD